|
這個抹茶碗看起來既有古味又有現代感,彷彿是追古溯今後,吸納了古今天地間的靈氣,呈現出高科技的科幻光澤。
看似平淡無奇,但透過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,煙燻窯變後的表面會散發各種不同的光澤,散發出令人驚嘆的質感。
這種特別的色澤和質感,其實就是「信樂燒」的特色。
信樂燒,起源於奈良時代 (710-794年) 中期,產於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的信樂町,是日本六大古窯之一。
信樂燒的特點可以用「緋紅色」、「自然釉」、「焦痕」、「雹眼」等來概括,這也是判斷其品質的標準。
陶土含鐵量高,且摻雜有矽石等小沙粒,經約1300度高溫燒制後,這些礦物質發生化學反應,鐵質呈現緋紅色。
矽石等熔化後像小冰雹粒一樣點綴在陶瓷表面,形象彷彿雹眼。
當地燒窯多以赤松等為燃料,這些木材燃燒後產生的灰借著火勢像下雨一樣覆蓋在陶瓷表面,與陶土發生化學反應,在陶瓷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自然釉,展現出藍色和黃色的色澤,有種在火中特別焠煉過的感覺。
因柴灰覆蓋不均勻,厚薄不一,陶瓷上會留下濃淡不同的焦痕,為信樂燒增加了不少情趣。
信樂燒具有自然、質樸、古雅的風格,在日本陶瓷界獨樹一幟,並與日本茶人嚮往的佗寂精神相通,所以信樂燒的抹茶碗深受村田珠光和千利休等茶道宗師的喜愛,並享有「茶陶信樂」的美稱。
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3月28日,NHK播出的「緋紅」連續劇(緋紅,正是信樂燒的特色之一),就是關於一個信樂燒女陶藝家川原喜美子的故事,真人真事改編,描述陶藝家為了取得上述信樂燒的特色,歷盡千辛萬苦的過程(而且因為是女性,倍加艱辛)。
劇中是昭和時代,當時也有電熱窯,但為了取得前述木材灰燼與陶土化學反應的自然效果,喜美子找人造了一個土窯,整個燒陶的過程要十幾天,而且溫度要控制好,並逐漸升溫到1300度C。
燒木頭要達到這麼高的溫度,可不容易, 而且燒十幾天所需的木材當然不會少,花費高達1970年代當時的二、三十萬日圓,成功了也做沒多少個,失敗了代價可是非常大...
為了這不知道能否成功卻昂貴的花費,讓喜美子和同是傑出陶藝家的丈夫不斷爭吵而離婚了,喜美子最後大概失敗了七八次才終於成功,然後... 再燒個一兩次,土窯也耐不住高溫而垮了... 真的是需要高度藝術家精神的藝術品啊!
產地、成分、注意事項
產地:日本(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)
成分:陶土
口徑:直徑 12 cm,高 8 cm (手工打造可能有些許誤差)
包裝:典雅禮盒紙箱
注意事項
為了更好地使用陶器產品,請注意:
溫馨提示
陶器是土與火的結晶,其生產流程和燒製過程比較複雜,加上手工上釉,因此顏色圖案可能與照片略有不同,偶而出現細微氣孔和流釉、細微小黑點、細微小凸點等屬於正常現象,不但不影響使用,有時甚至是陶藝師刻意創造的質感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產品上架時間 2021/01/29 週五. |
千里悍馬 © 2008~2021.